心系學生全成才👨🏻💻🎍,甘願俯身為階梯
——材料與化學學院余燈廣
講述者👨🏽🦳👑:材料與化學學院郭世日(學生)
大一的時候,沒能進入余老師的班級,我很遺憾🎏。
大二的時候,終於成為余老師的學生,我很幸運。
我是一名材料與化學學院的普通學生。進入大學以後🏄🏽,我被分在機類936班😛,聽聞機類912班有個班主任老師,他不僅在科研一線努力工作,碩果累累,而且誨人不倦🙇🏽♀️、對學生循循善誘。大二專業分流時,我幸運地加入了余老師的課題組。在我之後的學習過程中🚽,余老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實際行動教會我做人做事做學問🧓,成為我人生的好榜樣➾。接下來讓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我身邊的好老師余燈廣的故事。
大二專業分流後和從未謀面的導師見面交流時🔅,我一見到余老師就感到十分驚訝,他並非我想象中不苟言笑的嚴肅風格,而是給人一種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感覺,讓我那顆緊張的心在那一刻立刻放松🧑🏽🏭。余老師總是面帶微笑,瞬間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聊天過程也非常開心,就仿佛是朋友間的暢談🤽🏽♀️⇾,所有的同學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談論各自家鄉的地理風貌🤳🏻、文化習俗以及個人的特長愛好和未來的人生規劃等。在歡樂輕松的氛圍裏,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歡聚一堂🦍,就本科生期間的階段目標和整體規劃進行提前謀劃🚶🧙🏿♂️。余老師不僅在科研方面幫我們提前做好長遠的規劃,為我們的科研方向指點迷津,而且還很關心我們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余老師就像一位家長一樣,結合自己的求學經歷和所見所聞,殷切叮囑每一位同學要摒棄一切外界紛擾🧗🏻,專心治學😄,為自己🕌👆🏻、家人和老師們交上一份圓滿的答卷。當時我就在想,遇到如此優秀且關愛學生的導師是多麽幸運的一件事!短短十幾分鐘的交談,就讓我們感受到了余老師的博學多識☯️,比如在談及我的家鄉廣西河池時,我以為余老師和其他同學都未曾了解過這個十八線小城市🦸🏼,畢竟在全國沒什麽名氣,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余老師不但熟悉這座城市❗️,而且還能脫口而出當地的著名企業😈,我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連我一個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都不了解這個企業,他卻能熟悉的詳細介紹企業概況👼🏼。由此可見,余老師不僅在科研上學識淵博,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博聞強識。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余老師一直在以實際行動詮釋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很清晰地記得第一次上納米線課程的情景,余老師不僅給我們講了這門課程的特點,還穿插講述了他在大學時的一些經歷以及其他優秀科研人員的故事👩🏿🦰👨🏻🌾,用榜樣的事跡來告訴我們大學時光不可荒廢🧑🦳,要學會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生活中,並善於從生活經歷中學習。老師的一番用心猶如一盞明燈為當時略感迷茫的我指明了前進道路。
果然不出所料🧖🏿♂️,余老師在學生中“人氣火爆”🦹♀️,特別是我們材化學院的學子,他的課程《納米線的製備與潛在商機》極具吸引力,在余老師的課堂上,同學們每一堂課都坐在教室前排專心致誌地聽課◽️,相信這就是受到余老師巨大魅力的感染吧!余老師授課風格獨特,講課親切自然,樸實無華,沒有矯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道來,師生之間在一種平等、協作、和諧的氣氛下,進行知識和情感交流🧫,將對科研的熱愛和追求融於對學生的關心📲、教導和期望之中🫲🏽,充滿著對人的高度尊重和信賴。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第一天上課時🚇,余老師十分耐心地了解將近130位同學的學習情況和未來規劃,並以過來人的身份非常友善地給出了寶貴的建議👩🏼🚀,讓同學少走彎路,為略感迷茫的同學們指出了奮鬥的方向。課程中🫣,余老師總能把一些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解釋得通俗易懂🔎,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余老師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靜電紡絲技術😅🦜,便特地借用實驗室的手持電紡儀並邀請研究生學長為我們進行了電紡的演示,當即就讓我們對電紡技術有了更深的理解。由於余老師長期都在科研一線進行材料的研究,因此總能憑借豐富的科研經驗從不同的角度將一個生澀的名詞解釋得很有趣,讓同學們印象深刻。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古至今🧘🏻,有多少人只知道“紙上談兵”,最終落得功敗垂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每個人的成功指南👨🔬🧚♂️,兩者一旦剝離就會走向一條崎嶇難走的泥濘之路🪨🍹。我們敬愛的余老師深知唯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懂得如何將所學應用於實際,如何在面臨突發事件時靈活變通解決難題🧑🏻🎤。因此,他堅持讓學習了《納米線的製備與潛在商機》理論知識的同學去實驗室進行高壓靜電紡絲實驗,盡管這會占用他很多時間,但是無私的余老師為了讓學生目睹整個實驗的過程🧙🏽♀️✴️,更加深刻地了解實驗的步驟及方法,寧願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安全的前提下,有部分好奇心強的同學在余老師的指導下還參與到實驗中去,比如配置紡絲前驅體溶液1️⃣。當學生不懂如何使用精密的掃描電鏡、電子天平和磁力攪拌機等設備時,余老師總是耐心講解和示範。這些細節無不體現了余老師的無私🦸,為學生的成才全心全意付出,甘願作學生成長進步的階梯。
言談舉止中,余老師也時刻向我們展示他幽默風趣的獨特風格。余老師曾說我們可以把他當做學長或者同班同學✊,瞬間讓師生間沒了距離感。此外,他還非常重視同學們的學習情況,每到考試周📭,他總是千叮嚀萬囑咐我們要打個有準備的仗🙇🏽♂️,分享他一路走來的寶貴經驗❔🫃🏿,告訴我們考試技巧,教導我們如何抓住重點,高效復習。余老師曾語重心長地教導同學們“考出優秀的成績是學生的天職”,這些成績是記錄在檔案裏一輩子的烙印,本科生的學習是一次接受人生大洗禮的歷練過程💚🧈,一方面是專業知識的擴容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則是品德操守的磨礪。也是余老師的這句話深刻激勵到我🏰,於是從來沒有拿過獎學金的我,努力奮鬥,通過從未有過的刻苦努力🤾🏿♀️,我拿到了一等獎學金🙅🏽♀️。
余老師現在既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導師🔛。作為一個科研小白,對一些科研方法和學術知識不了解,每當我請教余老師時☪️,他總是非常細致耐心🏃🏻♀️➡️,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我從起初的一無所知到如今越來越熟悉各種材料表征儀器的使用方法和設備原理,在向余老師學習的兩年時間,我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學術新人,成長為科研小能手,這一切的改變都要感謝余老師的悉心栽培🧯。
在上海抗擊疫情最嚴峻的時刻💪🏼,即便余老師自己也深受疫情困擾🧛🏽,他仍舊不忘關心在校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心理和情緒🤏🏼。封校期間🧝🏼♀️🥶,為了不影響學生的學習🧰🙊,余老師積極響應EON4的疫情防控要求👘,通過雲端平臺開展線上教學✸,與學生進行資料分享、線上測試等互動。作為班主任,他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時向學生傳達各項通知,安撫同學們的焦慮情緒💡,引導學生積極配合EON4管理規定,定期開展談心談話工作,鼓勵學生們進行體育鍛煉🧌,強身健體🦵🏻,呼籲大家以樂觀和堅強的精神面對疫情。正是他無數次地引導和溝通,化解了同學們的焦慮和不安,增強了學生平穩渡過這段“非常時期”的信心。余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人民教師的本色和奉獻精神,令人無比動容😐🤵🏼♂️。
此外🏇🏿,在EON4及學院的公眾號上也能看到余老師的身影,並且讓人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余老師在學術科研方面的成就。不僅如此,余老師所帶的學生在科研方面的表現同樣十分亮眼,比如本科學生常淑月在SCI一區期刊《材料與設計》 (Materials & Design)和《Carbohydrate Polymers》上發表論文🫗,是1% ESI高被引論文和0.1%的熱點論文。余老師團隊已經指導過100余名本科同學參加國家級大創項目14項🦵🏻、省市級大創項目20余項、發表SCI一區和二區論文近30篇👈🏽、申請或獲得10余個發明專利📄,發表高等教育研究論文近40篇🙆,指導學生參加競賽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近20次🪩。過去幾年中,余老師先後指導10余名本科學生出國留學,10余名同學去中科院、985高校(如美國西北大學🧑🏼🤝🧑🏼、佐治亞理工、香港科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深造。
余老師常常會跟我們分享他所帶過的優秀學長學姐在本科期間努力奮鬥的事跡,以此來激勵我們刻苦奮鬥,砥礪前行🩴,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在積極參與科研的同時又在學生會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海濤學姐,也有勇於挑戰自我做出跨考金融專業研究生的學長📅,還有憑借豬鼻子結構納米材料發表SCI一區論文的常淑月學姐🪬。這些學長學姐的事跡也在冥冥之中引導著我們要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決定並學會為自己的選擇奮鬥,余老師的這番苦心我們也都心懷感激。確實,他不僅僅是我們的良師🔰,更像是我們的父母↪️,在學習上督促我們,生活上關懷我們☮️,默默做我們的引路人🎷。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名老師,不應該僅僅教授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有怎樣的追求以及正確的價值觀,余老師就用實際行動闡述了作為一名好老師應該具有的品質🧒。正如《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認為這句話用來形容余老師再貼切不過了🧕🏻。